2025-03-17
浏览次数:10为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3月14日下午,工学院在30幢四楼会议室举行“科学副校长助力中小学科学教育提升”专题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崔雪萍、副院长施俊庆、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陈钰,洞头区教育局副局长陈金鑫、金华市十余所中小学校长、科学副校长齐聚一堂,共商科教融合创新发展路径。会议由工学院副院长施俊庆主持。
首先,崔雪萍书记重点介绍了学院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与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学院依托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了包含神武驾驶仿真、机器人认知实践、3D虚拟制造等10余门特色研学课程体系,借助沉浸式教学模式激发青少年科技探索热情,已累计服务中小学生3.5万人次。大力推行"高校+基础教育"联动机制,通过选拔12名学术专家担任金华市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推动高校师资、课程资源向基础教育深度渗透,系统破解科学教育师资不足、实践平台短缺等痛点问题,积极探索跨学段资源融通的新型科学教育模式。
在专题分享中,贺新升教授围绕国家战略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及教育均衡发展三大维度,系统分析了贯通式培养体系的核心价值。他强调,高校应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构建贯通教育链条,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模式通过多方协作,可有效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助力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张克华教授则聚焦传统科学教育的局限性,指出实验条件匮乏、抽象知识理解困难、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他提出智能装备在突破时空限制、增强探究体验、助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教育价值。通过助力小学科技节活动、智慧物流、追踪热点技术、接入Deepseek大模型等实例,张教授生动展示了智能装备与科学教育结合的丰硕成果。他建议,未来应重点搭建智能装备资源共享平台,开发科学教育课程,并强化校企合作,推动技术研发与教育需求精准对接 。
座谈会上,各中小学校长与科学副校长展开热烈讨论。校长代表就校际合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定期举办科普讲堂,邀请专家赋能创客教育,并开展常态化的研学交流活动。工学院后续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专家进校园、设备进课堂、学生进实验室”的方式,实现科研成果输出、科技课程出新、科创人才出色的目标。
此次会议聚焦高校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为科学副校长在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的有效发挥做了积极有益探索。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创新举措将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注入活力,助力金华市广大中小学生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培养科技栋梁奠定坚实基础。